米華建著
賈建飛譯
中文大學出版社出版
https://www.goodreads.com/book/show/35899370-1759-1864
這本書因為作者發表"同情疆獨"言論而被對岸禁了XD
不過新清史加上新疆這個題材本來就很敏感
沒有新疆十三人事件也會因為別的事件遲早被禁
網路上可以找到原本預計要在中國出版的內容
跟現在的正式出版品文字翻譯上頗有不同
因為不是台灣出版品,不是很好找到實體書
又不想看早期翻譯版本,就一直放著
直到某天逛新竹市圖發現擺在新書展示櫃就借來看了~
新竹市圖實在是個神奇的圖書館
有很多感覺起來大眾向公立圖書館不會有的書
有點像大學圖書館的感覺
回到本書
大學時類似題材看過林恩顯的清朝在新疆的漢回隔離政策
非常枯燥的書,到了今天我只記得一大堆表格
寫各城各級伯克的詳細職稱和各種語言寫法而已了
倒是本書易讀的多,作者也修正林恩顯對"滿城","回城","漢城"的定義
但我其實不記得林是怎麼寫的了XD
整本書的內容從乾隆征服新疆寫到到阿古柏之亂之前
清朝對這塊土地的治理和思想上的轉變
重點就在乾嘉間大清對新疆的看法是帝國五大文化群體中的一員
如p261:
南路之回子,北路之厄魯特類,皆服役,等於邊氓,顧不得謂之外夷也。
即土爾扈特和碩特,居於內地,踐土食毛,亦非可以外夷目也。
p262:
當時(1759)乾隆帝明確闡述了新帝國的景象,回子和漢、滿、蒙古和藏一
道組成清王國的五個主要文化集團之一,而像苗人和台灣土著那樣的缺乏
文字體系的其他民族則被排除於這種地位之外。
p330
高宗在《(欽定)西域同文志》的御制序言及其他地方中明確闡述了他的帝國
觀念,在他的帝國體系中,只把文化和領土層面上的內地視為五個主要組成
部份中的一個,而帝國的中心並非內地或是「中國文化」,而是清帝國皇室
但這種想法對漢人菁英來說很難接受,"內地"一直不覺得新疆是"中國"的一部份
何況為了維持大清對新疆的控制,關內一直必需付出大量的"協餉"
有協餉還是不夠,為了籌到足夠的預算
大清在新疆對商業的看法跟內地頗有不同
也就是說在局部地區大清的商業概念還滿先進的
但為了保持五大文化群體之間的獨特性
大清並不想讓內地與其他群體有太多的往來
可是為了籌到足夠的經費又不得不讓內地商人到新疆往來負販
各種文化的交融不可避免產生很多衝突
到了道咸以降,大清的想法也漸漸改變
加上國際局勢的變化,漢人大吏的抬頭
讓漢人菁英的想法進入統治階層的考慮之中
新疆漸漸內地化了,分水嶺就是阿古柏之亂
不過正文就結束在這裡,由附錄的香妃考證繼續發揚作者對新疆統治心態轉變的看法
某種程度上來說附錄才是真正的結論~
對我等置身事外的人來說
很難理解今天中共為什麼對本書中的看法那麼抗拒
就算是五大文化群體中的回好了
在大清(至少是乾隆)的想像中也是帝國的一部份,跟外藩屬國是明顯不同的
只是乾隆爺的看法不是"中國"的
我看過的幾本新清史的書給我的感覺差不多都是這樣
但對中共來說就是分裂國家的陰謀
也許中共的思考就是漢人"內地"本位吧
全書看下來大清對新疆的統治還比當今中共成功呢
接下來是書抄
本來以為對"回"這個題材已經頗有掌握
但看了本書還是有不少新收獲
都體現在書抄和眉批之中了~
page 184
"伊斯蘭教中禁止吃的馬肉也在這裡(葉爾羌)公開銷售
伊斯蘭教禁馬肉似乎是個別法學家的不同見解而已,應該不是普遍的禁令"
page 184
"也沒有人因為喝了酒和吃了禁止吃的食物而遭到鞭打
身為一個穆斯林懷念大清統治還這樣說對嗎XDD"
page 205
"事實上,在使用民人及類似術語時,一般是為了與「回子」和「回民」相比較
,後者通常指維吾爾人。
奇怪這本書一直說回民指維吾爾人,跟我之前看的書都不一樣"
page 222
"清朝官方將他們稱為漢回或內地回民,從這種稱呼可以看出,一方面,他們說漢語,
認為陝、甘是他們的家園;另一方面,作為穆斯林,他們和回子都信仰伊斯蘭教,雖
然信奉的形式不盡相同。受過教育的虔誠回民可以看懂阿拉伯語,可能還懂一些波斯
語,這就使得他們和南疆那些具有相同修養的回子語言上是相通的。因此,可以料到
兼具漢人和回子雙重特徵的內地回民,在新疆往往會成為這兩大族群的貿易媒介。
這裡的回民又跟之前看的書一樣了"
page 226
"清朝將內地回民劃分為漢人的一種(漢回),這種分類在內地回民被南疆回子同化的時
候,就導致了一個嚴肅的問題。
這問題到了今天還是很嚴肅"
page 260
"回人賦性多疑,狡猾詐偽,嗜酒耽色,貪利鄙吝,不以毀約誑語為恥。夫妻、父子各
自藏匿銀錢,以為私蓄,甚至一錢失墜溝池,必淘涸撈獲乃止。驕淫矜誇,耽逸惡勞
,以有暇晝寢為享福,以徹夜醉歌為大快。性懦弱無遠慮,不知習技藝,積貯穀米,
故必待有所依而後能存活。然乃飢寒,能忍辱,甘儉約,亦性之柔善也。
為啥旗人漢人都說回子愛喝酒?"
page 268
63.66% "甘肅一省,漢回十居其三,其無執業者率皆游手出關,一到回疆,先學回語
,藉同教為名,男女不避,任意姦淫,盤剝誆騙,無所不至。久之,則取回婦為妻,益
加親近。張逆滋事以前,竟有漢回薙去髮辮,充當阿渾之事。是其教誘犯法,引惹邊釁
憤青仇回一脈相承"
page 269
63.9% "最終,《(欽定)回疆則例》中的相關條例規定「各城回子王公以下有世職及盡
忠有功伯克子孫」和「阿奇木及伊什罕伯克官至四品者」,如願留髮辮,准其蓄留。四
品以下伯克,一概不許蓄留髮辮,「以示限制」。因此,對內地漢、回來說只是尋常義
務的髮辮,對於回子來說卻成了賜予的特權。
這讓我想到伊斯蘭帝國中,當兵通常是穆斯林的特權
當兵有分享戰利品的權利,留辮子除了象徵地位還有什麼呢?"
page 292
"不過,意味深長的是,儘管高宗曾鄭重聲明構成清帝國的這五個民族是「大同」的,但事
實上到了道光時期,清朝官員和內地商民在南疆的利益逐漸趨於一致,都是以損害回子的
利益為代價的。
滿蒙漢化日深?"
page 311
"吾家嫁我兮天一方,遠托異國兮烏孫王
穹廬為室兮旃為墻,肉為食兮酪為漿
居常土思兮心內傷,願為黃鶴兮歸故鄉
獻給烏孫公主(細君),漢朝
大阪城的石路硬又平呀,西瓜大又甜呀!那裏的姑娘辮子長呀,兩顆眼睛真漂亮!如果你要
嫁人,不要嫁給別人,一定要嫁給我,帶著百萬家財,領著你的妹妹,跟著那馬車來!
(新疆民歌)
時隔兩千年的內地人對異域的這兩種不同的想象,反應出隨著清朝的西擴,人們對西域的感
受也發生了變化。這首現代的新疆民歌,不管是否真正的維吾爾族民歌(從韻律和音調來看
應該不是),如今都已經成為一首家喻戶曉的中國經典民歌;長長的髮辮、清澈的眼睛、富
裕的生活和一夫多妻都可以激起人們對新疆的興趣,而在以前,關外的生活時只能讓人們談
虎色變。
結論應該是被禁的重點吧XD"
page 339
"看到巴洛克風格的圓明園突然想到越南瘋狂的啟定陵會不會就是圓明園的翻版呢?"
page 354
"第二個回妃可能沒那麼香,但是似乎更順從。
這段怎麼可以這麼好笑"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