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傑出人文研究講座真是選對啦
超級開心的啦
這樣的演講收穫良多啊

這次貼的是汪榮祖教授的演講
轉抄自演講PPT
幾經傳抄自然會失真
我想大概保留了60%左右吧
兩小時的演講只做了12號字一頁半的紀錄能留下多少呢
廢話不多說
看文章吧!!
下禮拜開始有一個月錢志榕教授一連四講科學與人文喔耶!!!


導論

人文學原本包含人類創造出之所有學問,科學亦同,但當近在科技發展,物質文明風靡世界之後,文、史、哲與藝術被輕忽,甚至被邊緣化,是為問題之背景。


西力東漸

文史本為中國人文學之核心,但在近代西朝下風雨飄搖,至五四運動時期反傳統意識高漲,白話文取代文言文,學術亦棄舊崇新,學術課程無不西化,拋棄傳統。


西方人文學的危機

西方之弊在於學科不斷專精化,難有跨領域據宏觀視野之通儒。哥德認為開宗立派建立權威並非好事。二戰以來個人文學科逐漸學院化,日益守成。隨專業化而來的是保守的研究態度。敢與當今學統意見相左,作無情批判,能洞察歪理,此類人不可能輩出,但不能沒有,否則但憑專業難有所獲。


不出版即滅亡

二戰以來,歐美流行「不出版,即滅亡」之說,於是書本眾多然無恆久價值。人文學者暴增,而成就者無多,多循依成規,怯於挑戰權威,鑽研無用之小題目,自滿於狹隘之技術,走不出第二條路,難以開拓人文研究的視野。


人文發展的威脅

高等教育的普及化,教師需求增加,而教師的訓練囿於成規,難有創見,有能力者亦被視為異類,難以安身;少數有別於學院派者又講求趣味而流於淺薄,強不知以為知,轉瞬即為明日黃花,船過水無痕。


西學的遺毒

民國承西洋之學制,因循流弊進而變本加厲。死背筆記,考試引導教學,複又以意識形態干擾,難以培養批判的精神。今日學子讀書多不得要領,輕信書中所言,以己意為他意,選讀片言,泛覽無歸,以此閱讀方式無意井蛙窺天。


讀書的藝術

欲窺學術堂奧當視閱讀如探險,如遠航發現新大陸,始能驚艷或震撼。而後能破一隅之見,開展胸懷,深悉作者之微意及其獨特之文本涵義與背後的人文意義;歷史的掌握為了解其文本不可或缺的背景。好讀者不但能與作者對話,且能與先前的讀者評者對話,所謂對話除溝通之外尚須詳讀及不同門戶之內。類此閱讀藝術亟待補強。


書評

書出版之後有賴書評判斷其學術價值,讀者亦賴於此。書評已成西方學術之必須,然品評的品質良莠不齊,難稱公允。目前華文世界書評仍然很少,學術書評尤其缺乏。人情使評者難以執筆,捧場以策安全,以詆毀作批評亦有之。建立完善的品平制度及剛政不阿的風氣實為扭轉國內人文危機的一大關鍵。


不可或缺的工具:語言

人文閱讀範圍所及文言文與西文,然掌握文言文的能力日弱,通洋書者亦少,以致多賴白話翻譯。文言文譯為白話文除誤譯之外更喪失原味,難以捕捉原文的真諦及涵義。洋書中譯由於語言文化隔閡之故,誤漏屢見,且譯文往往文不修字不順意不清義不明,誤導讀者且愧對譯者,貽害人文學匪淺。學好文言文及至少通洋文為當今人文教育重中之重。


問題搖籃

博士為當今晉身大學教職之必須故研究所為人文學者之搖籃。人文博士之論文須在人文領域中有所貢獻,題目具重要性與意義,但由於西方人文之學院化及專業化,文題選小流於選小題目,鑽牛角尖,且候選人忙於生計兼差得不到教授密切指導,期限一到,倉卒成篇。口試又不確實,論文質量每況愈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ress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