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真讀完這套日本史,應該就比較懂日本啦
上一套岩波日本史覺得寫太淺
這套講談社日本史似乎太深了QQ
倒是台灣這麼哈日,卻很少大部頭日本史叢書啊
第一冊是上古史,這題材總是令我提不起興致
幾乎只能靠有限的考古出土文物來拼圖
使不同學者的理論有很大的差異
看了A家再看B家,很快就迷失了QQ
下一本從大王到天皇,文獻的比重應該就會多很多吧
不用一直看挖出來的死人骨頭
這一本夾敘夾議,對沒啥概念的我來說
其實不算好讀,我只大略有種感覺
進入彌生農耕文明之後的生活,好像變痛苦了
隨著王權誕生,階級分化,金字塔底層基礎人民
戰爭要當炮灰,蓋大王墳要出徭役,種稻不能都自己吃
比起來繩紋人快活多了
小聚落人口密度低,天然資源豐富
半農半採集填飽肚子過一生就行
難怪中國的後世追想三代,都是美好的天堂
不過會有這種想法可能是最近又不知為何而戰
整天都不想上班導致的Orz
講談社叢書原本有二十六本
對面出版只精選十本
脈絡相連,沒有那麼學術性的來出版
(第一冊還不夠學術嗎???)
這代表原作應該沒有意識一定要跟下一本接起來吧??
但在這本看到說大王到天皇的一些細節,在叢書第二冊會詳述
應該是中譯魔改吧?
其實沒被選中的十六本,有些主題也挺想看看的說
上一套岩波日本史覺得寫太淺
這套講談社日本史似乎太深了QQ
倒是台灣這麼哈日,卻很少大部頭日本史叢書啊
第一冊是上古史,這題材總是令我提不起興致
幾乎只能靠有限的考古出土文物來拼圖
使不同學者的理論有很大的差異
看了A家再看B家,很快就迷失了QQ
下一本從大王到天皇,文獻的比重應該就會多很多吧
不用一直看挖出來的死人骨頭
這一本夾敘夾議,對沒啥概念的我來說
其實不算好讀,我只大略有種感覺
進入彌生農耕文明之後的生活,好像變痛苦了
隨著王權誕生,階級分化,金字塔底層基礎人民
戰爭要當炮灰,蓋大王墳要出徭役,種稻不能都自己吃
比起來繩紋人快活多了
小聚落人口密度低,天然資源豐富
半農半採集填飽肚子過一生就行
難怪中國的後世追想三代,都是美好的天堂
不過會有這種想法可能是最近又不知為何而戰
整天都不想上班導致的Orz
講談社叢書原本有二十六本
對面出版只精選十本
脈絡相連,沒有那麼學術性的來出版
(第一冊還不夠學術嗎???)
這代表原作應該沒有意識一定要跟下一本接起來吧??
但在這本看到說大王到天皇的一些細節,在叢書第二冊會詳述
應該是中譯魔改吧?
其實沒被選中的十六本,有些主題也挺想看看的說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