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圖曼帝國五百年的和平

往舊金山的飛機上看了一半,紐約回來的飛機上再看一半
熟悉的題材一下子就看完了
反觀蒙塔尤還在跟牧羊人皮埃爾莫理奮力掙扎
迷失在庇里牛斯山裡 ,看目錄還有四五章牧羊人啊啊啊

回到本書,最重要的重點就是鄂圖曼帝國不是土耳其人的土耳其
還有近代這一百年的鄂圖曼帝國本質上已經跟前五百年的帝國不同了
所以題名為"鄂圖曼帝國五百年的和平",而不是六百年的和平
看過作者破題解釋為何選定五百年
再看共和肇建民族救星凱末爾努力抹掉奧斯曼人的記憶
想方設法跟匈奴人拉關係
對比現在艾爾多安一天到晚想要恢復鄂圖曼帝國的聲威
顯得超諷刺啊~

剛剛開始讀鄂圖曼歷史的時候
看到的書都直接把共和和帝國連結在一起
所以很理所當然的認為鄂圖曼帝國是土耳其人的土耳其
直到去年讀了凱末爾傳才發現原來不是這樣
再到這本書又讀到奧斯曼人雖然從東方過來
但起家之地是巴爾幹半島
統治者比較喜歡定居農民
對安那托利亞半島上的半游牧突厥人很頭痛
一直到十八世紀才大致把這些半游牧民轉移成定居民族
解除了稅收不到又一天到晚起義扯後腿的心頭大患

所以說帝國雖然奉行伊斯蘭法,心腹之地的被統治者卻多是基督徒臣民
而且在歐洲大舉入侵之前,蘇丹其實也不太在意哈里發的頭銜
人材庫也多半都是巴爾幹出身的
所以說土耳其一天到晚說自己是歐洲人,其實也有點道理
只是曾經的歐洲領土現在都恨死舊帝國了XD

本書甚至說奧斯曼人攻破埃及之後把哈里發抓走又送回開羅
之後歷代蘇丹都不在意哈里發
直到近代才被阿卜杜勒-哈米德一世撿回來用
第一次看到這種說法也是在凱末爾傳裡讀到的
這也是作者論證鄂圖曼非伊斯蘭帝國的證據之一

雖然這本書的歷史進程寫得有點快又簡略
但是跟我之前看的幾本最大的不同是
在快快帶過歷史事件的同時
花了很多篇幅解釋當時的政治制度和社會面貌
總算有本中文書專門講解少年充軍(Devşirme)制度的運作細節了

從第五章開始歷史事件變成背景
內容變為帝國制度如何改變以應對外界的變化
介紹各不同時期的收稅方式,運用龐大的帳冊來確保稅收
看統治者如何改良收稅制度,面對中外變局
就算在中衰時期還是有辦法做普查,寫新帳冊,徵收新稅
順利度過財政危機
不禁想到黃仁宇常說的"數目字管理"
鄂圖曼能夠轉型成近代國家,也是其來有自
傳承自大明收稅管理一團漿糊的大清
實在沒臉跟土耳其一起並列病夫啊~

最後雖然作者認為近代這一百年的鄂圖曼帝國
只是繼承古典鄂圖曼的諸多國家之一
但還是花了不少篇幅寫鄂圖曼花了五十年轉型成類似歐洲的近代國家
又讀到好多推翻以前錯誤認知的內容
像是米利特制度其實是十八世紀才設立的
政府為了加強控制基督徒臣民的向心力
將原先有各種各樣的基督徒猶太人社群做整合
但把所有的正教徒都劃歸希臘大宗主教管理
反而激發了塞爾維亞,阿爾巴尼亞等地正教徒的民族意識
而且希臘獨立之後更多不在新希臘國領土內的希臘正教徒就很尷尬了...

還有原先帝國領土的管理由內而外
分成核心直接統治區->羈縻府洲->藩屬(緩衝)國
面對歐洲帝國主義,緩衝國多半都因為民族主義興起獨立了
轉而對羈縻府洲採用殖民主義加強控制,反而讓阿拉伯人大為不滿
拿哈里發來號召沒什麼用,推奧斯曼人認同也不順利
最後只好土耳其是土耳其人的土耳其了...

多民族帝國面對近代民族主義,似乎完全沒有辦法
做什麼改革都只會加劇內部衝突
而且同一時間外面猛獸環伺,不給你機會慢慢改善的
不過雖然有種種外在因素掣肘,轉型不能完全成功
但鄂圖曼畢竟還是因為改革,勉強能跟歐洲各國並列
一直撐到一戰結束,轉向徹底的民族主義國家
看這本書之前都覺得鄂圖曼畢竟還是教出凱末爾,延續"土耳其"一線生機
現在倒要好好想想土耳其共和國和鄂圖曼帝國之間的傳承關係了~

本書翻譯不錯,只是從日文書翻過來有些用詞不太習慣
像是行政區劃用州縣郡來表示
地方官有時用知州知縣知事
有點時空錯亂的感覺
另外就是許多專有名詞
都用意譯再括號附上羅馬拼音原文
(日文書譯者是那找來原文的啊~還是原本就有附?)
像是大維齊爾(以前看的書多半寫Grand Vizier)這裡翻成大宰相
並在附錄用奧斯曼語原文Sadr-ı Azam索引
好處是看的當下可以很快明白這些專有名詞的意義
壞處就是跟台灣之前出版的書接不太起來
需要透過腦內轉換器轉換一下
對新手找延伸資料來說可能有點不友善
但我其實覺得這種翻法比純音譯好得多就是

全書小小缺點是帝國人民生活面相寫太少啦~
尤其是不同族群的宗教生活只有一點點
也因為篇幅有限,要留給制度史發揮
導致歷史事件跳太快,已經不是流水帳是瀑布了
但是搭配"奧斯曼帝國六百年:土耳其帝國的興衰"
和"鄂圖曼帝國三部曲1300-1923:奧斯曼的黃粱夢"
這兩本厚厚的超級流水帳來讀
就會有功力大進的感覺啦~

想來想去,好像沒一本適合當入門的土耳其歷史書
大概只有三民國別史叢書比較好吧
只不過三民那本的宗旨是讓台灣人了解土耳其共和國的官方史觀
所以會看到一堆奇怪的東西吧哈哈

慈禧回鑾

寫作風格太鄉民了
(不知道對岸怎麼稱呼這種風格,說憤青也不太對)
好像在看壹周刊
不過作者大段大段引用地方誌史料和隨從官員的回憶錄
搭配民間傳說和稗官野史
再加上當時前站人員拍的驗收照片
還是挺有看頭的
只是不知道該相信幾分??

一路看下來到處都是白花花的銀子
說是大清財政不彰
每過一個州縣還是能生出幾萬兩銀子討老佛爺歡心
看來不是沒錢,是徵不到稅吧~
回鑾十年後大清就這樣亡了
對比同時的鄂圖曼還有日本
大清面對西方的回應真的是很廢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Eressea 的頭像
    Eressea

    Tol Eressëa "The Lonely Isle"

    Eress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