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凡納利(O.Z. Livaneli)著
張淑萍譯
雅典出版
http://www.anobii.com/books/01cc298e0ba93af71e/

現在看土耳其翻譯小說的樂趣
變成先以自己淺薄的認識幫譯者挑錯
之後才是注意內容了
好像有點本末倒置...

不過在挑錯的同時
還是有許多不知道的事物
讓人體會學海無涯的道理:p

我猜有些辭大概譯者不知道,也沒勤查資料
不然就是英文版沒注釋
所以中文就跟著不加註
偏偏我覺得那些才是重點啊
譬如梅琳伯父所屬的教派
和薩拉哈丁歸屬的教派
書裡用譯音就帶過了
只能從零散的描述
譬如梅琳的表哥沙蒙參加薩拉哈丁家附近的齊克爾儀式
或梅琳伯父認為真主存在於萬事萬物中
推斷都是蘇菲主義的某個教團
我認為作者為這些角色安插不同的宗教之派都是有意義的
但沒有原文查不到更詳細的資料
只好作罷

所以現在看土耳其作家的書
都有三個階段
一是挑錯和存疑
二是去找書中引用的古蘭經,更好的翻譯
三才是思考書本身的內容

先從一開始
這本書翻的比伊斯坦堡的私生女好
但是還是帕穆克的翻譯系列爛
最煩人的是譯音都不統一
不按照習慣的翻法
附原文又很隨性,有些詞附,有些不附
不知道基準在哪裡...

由於自己讀的資料還是以中文為主
相關的東西多是學術著作,彼此的翻譯比較統一
但大眾讀物就天馬行空隨譯者自己翻了
有些名詞不是那麼熟,卻又感覺曾經讀過
想半天想不起來,心癢癢的感覺真不好受啊
記下來的例子有韃靼人翻塔塔爾,這樣的異譯似乎還見過
塞爾柱和呼羅珊翻成塞爾茲克和荷拉珊就很倒彈
沒有原文的話至少我就無法理解這是什麼了...
但是書中希臘羅馬和歐洲名家翻譯就很熟悉
很顯然譯者功課做的不夠

不過撇開譯音和選擇性注釋的問題
錯的地方我知道的只有一個
十七章梅琳碰到阿拉維派女孩沙赫
注釋給的原文是Alawite
但是按照小說對這個派系的描述
還有沙赫從東部來
其實原文應該是Alevi
維基對Alawite派也說
Alawi is not to be confused with Alevi,
a different religious sect based in Turkey,
although they share the same etymology,
and may share a common origin.
既然中文版是從英文翻過來的
我想大概英文就翻錯了
作者本人應該不太可能弄錯才對

皆下來是存疑
小說中說梅琳的名字來自於"聖母瑪利亞"
這段的描述很基督教
讓我覺得很疑惑
伊斯蘭教也會稱瑪麗亞聖母嗎??

P224提到的真主黨
書中說土耳其政府曾經暗中扶持他們以對抗庫德工人黨
注釋原文只給Hezbullah
單看這樣很容易以為是黎巴嫩的真主黨
這跟PKK有啥關係??
結果說的是不一樣的東西
庫得人的真主黨,跟黎巴嫩那個沒關係

再來是看看作者有沒有好好查資料
最好查的古蘭經中譯本有沒有去看過呢
很顯然這本書的譯者沒有
最好查的地方都沒有辦到
也就難怪一些專有名詞查的零零落落了
不曉得是不是因為求快的關係
讓人無法好好的搜尋背景資料...

在二十三章
教長教導沙蒙伊斯蘭對女性的態度時
引用了好幾節古蘭經文
不過譯者顯然不知道有中文資源可以運用
按照英譯本的翻譯再翻成中文
把對照列出來,可以發現專家跟一般人的翻譯差距有些大
我喜歡馬堅的翻譯,所以都找馬堅譯本來對照

p262古蘭筵席章(5)32節
因此,我對以色列的後裔以此為定制:除因復仇或平亂外,凡枉殺一人的,如殺
眾人;凡救活一人的,如救活眾人。我的眾使者,確已昭示他們許多蹟象。此後
,他們中許多人,在地方上確是過份的。

該書翻譯
任何人,只要殺害沒有殺害別人的人或是殺害沒有讓人互相對立的人,就會被視為
殺人兇手;任何人,只要讓人活下來或拯救他人免於死亡就會被視為人類的救世主

同頁
古蘭經協商章(42)40節
惡行應得同樣的惡報。誰願恕饒而且和解,真主必報酬誰。真主確是不喜愛不義
者的。

該書翻譯
以暴制暴者與邪惡同罪。然而,任何只要原諒並帶來和平的人,就會得到真主的報償。

p263古蘭經婦女章(4)36節
你們當崇拜真主,不要以任何物配他,當孝敬父母,當優待親戚,當憐恤孤兒,
當救濟貧民,當親愛近鄰、遠鄰和伴侶,當款待旅客,當寬待奴僕。真主的確不
喜愛傲慢的、矜誇的人。

該書翻譯
施善於你的母親,施善於你的父親,施善於孤兒及窮人,施善於親密及疏遠的鄰
居,施善於你週遭朋友,施善於旅者和施善於那些依賴你的人。

有些地方還差滿多的
我要信誰的翻譯呢,當然是信馬堅的囉
至少沙烏地送給說中文的朝覲者的古蘭經
中阿對照中文部份就用馬堅的翻譯
所以伊斯蘭教認為翻譯後的經文就不再有經文的地位
也有他的道理在啊

最後是內容
在台灣能見到的土耳其小說
主軸都繞著東西碰撞的失落和徬徨
以前我從來都覺得是凱莫爾改革過猛
但是我們東亞的鄰居日本
從明治維新以後也要脫亞入歐
我卻不怎麼感覺的到日本人有向土耳其人一樣
那麼不適應,連根都不見的感覺
難道是民族性不同
日本人善於吸收外來文化還可以加以內化
土耳其人就比較難辦到這點
還是兩者的變化不同
土耳其更專斷獨行的把過去的文化一刀切斷?
記得以前看過一篇文章說
凱莫爾的改革比明治維新還要前進
也許原因就在這裡吧

這樣的改革才會造成東部還有榮譽殺人
女性不是人這樣落後的思想
和西部自詡為歐洲人的巨大差異
再加上長年與庫得人作戰的軍人
混合起來就成了分裂的認同
究竟這樣的土耳其,會走上政教分離的典範
還是會變成跟伊朗一樣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ress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