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益源著
里仁書局出版
http://www.anobii.com/books/01bd0214a72fd80680/

今天在圖書館亂晃看到的
蔡廷蘭,這名字好熟~~
翻了介紹才知道,原來他是澎湖第一個進士
所以台灣通史有他的傳
雖然我讀的台灣通史幾乎都還給連橫了
至少模糊的印象還是有的XD
(另一個進士丁壽泉我就真的想不起來了,見台西與鹿港,台灣伊斯蘭起源之謎)

這本書講的是呢
這位蔡進士還不是進士的時候
道光十五年(西元1835年)到福建考鄉試
坐船要回澎湖的時候帶衰碰到暴風
一吹就吹到越南去了
(當時是越南阮朝明命十五年,國王是上次說到的阮福映的兒子阮福晈)
由於是天朝上國來的人
而且又是文士
所以越南官方很隆重的接待他
在護送他回國的路上
蔡進士跟當地官員唱和,與華僑交流
把經歷寫成了台灣人旅遊文學的巨著"海南雜著"
郁永河"裨海記遊"並稱雙璧

有趣的是這本書居然在十九世紀末
先被在北京的俄國東正教團教傳教士翻成俄文(1877)
再由俄文翻成法文(1878)
說是本書詳述越南風土民情
對研究大有助益(是對殖民大有助益吧XD)
近代還翻成日文和越文

借這本書最有興趣的地方
不在陳教授前面的論證
而是他有附上海南雜著的全文(越南抄本)
雖然篇幅很短,可是描述的真的很詳細
把法國人殖民越南以前的風土民情
都詳細的記錄下來
是今日研究越南歷史不可多得的珍寶
看這種遊記最好玩了
要不是學校收藏的許多古人遊記都是仿古線裝書
讀起來根本不知道怎麼斷句
我還真想多看幾本呢!!

而且剛好可以解答我讀越南漢文小說時的問題
那麼愛用漢字書寫那平民百姓甚至官僚到底對中文掌握到哪裡?

書中說到他們擱淺在越南廣義省思義府菜芹汛時:
越宿破曉,見一漁艇過呼問,語不可解,指書[安南]二字。

所以平民顯然不會說中文

後來又說到當地守禦官
問話也要通言(翻譯)傳遞

而地方官員約見時,書中說:
少頃,委員趣見大官,余冠帶入城,....略....中座兩官:
[一布政官宗室阮公,一按察官鄧公]....略....(大官)向通
言噥噥語,通言不能傳(原註說通言知道的亦循常市井語,
不知道官說的是文雅的越語還是古音的中文)。大官自書於
紙,問籍貫,履歷及遭風情狀。

所以官也未必會說中文(或是說的中文當時的中國人聽不懂XD),但是都會寫
(人家也是要考科舉的XD,而且越南統治階層素來重視中文)
為什麼說未必呢,因為之後進士還會碰上一堆官
有一些官還是華僑,當中也有可以跟他對話的(多半是福建方言)

這答案讓我如獲至寶,總算長久以來的疑惑得到解答了
從一個漢人的角度來看越南
蔡進士覺得跟中原幾乎是不同的世界
但是又傾慕天朝,樂於模仿
跟我自己讀相關書籍感覺幾乎就是一個中國化的國家
差距是非常大的!!
果然盡信書不如無書,更不能自己亂猜啊!!!!!

最後附上兩則特別記得的片段
一個是書摘,寫於作者要去面見地方官的路上:
遠望平疇千頃,禾稻油油。人家四圍修竹,多甘蔗,檳榔,風景絕類"台灣"。

現在的人也常常說越南像三,四十年前的台灣,沒想到古人已經先說過了

第二是書裡提到一個官"潘清簡"
在別的地方看過
把他的小傳放上來(出自百度百科潘清簡條,英文維基也有):
潘清簡(1798~1867)名靖伯,字淡如,號梁溪、梅川,祖籍福建漳州府海澄縣人,
其父母於明末“義不臣清”而流徙越南。潘清簡自幼勤奮好學,29歲中越南舉人,
30歲又考取進士,以後歷任越南封建王朝的官吏,曾欽命出使中國。
潘清簡學識淵博,是越南著名的歷史學家、優秀詩人和文學家。1853年任協辦大學士
兼兵部尚書樞密大臣時,主持編修《大南(正編)列傳》等書,他的主要著作還有《梁
溪詩草》、《臥遊集》,與范富庶合著的《如西使程日記》,1867年5月,法國水師
提督率戰艦進攻越南永隆,潘清簡登艦商議和緩,法軍不允許,並趁機沖入永隆城內
,又侵佔安江、河仙兩省。潘清簡知大勢無可挽回,乃服毒自盡,以身殉國,終年71
歲。


這是他出使法國談判時,在巴黎拍的照片

PS英文維基真可怕,什麼都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ress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